第一次翻车:废除汉字教育 结果年轻人看不懂历史
咱们先从第一次"去中国化"说起。1970年韩国开始大规模废除汉字教育 说是要弘扬韩文的独特性 摆脱中国文化影响。当时韩国政府信心满满 觉得这下总算能彻底"独立"了。
结果呢?没想到几十年过去 年轻一代韩国人竟然看不懂自己国家的历史文献了!你想想 韩国几千年的历史资料 绝大部分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包括朝鲜王朝实录 各种古籍典藏 甚至连他们引以为傲的《训民正音》都有大量汉字注释。
展开剩余80%更搞笑的是 韩国的大学教授们开会讨论古代文学 居然要请中国学者来当翻译!想想看 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 还得找外国人帮忙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?
第二次翻车:改地名去汉字 GPS都找不到路了
第一次翻车还没吸取教训 2000年前后韩国又开始大规模改地名 要把所有带汉字的地名都改成纯韩文。首尔市 釜山市 这些大城市倒还好记 但那些小地方可就惨了。
举个例子 原来叫"金山里"的地方 改成了一堆韩文字母 连当地人都搞不清楚具体位置!外国游客更是一头雾水 GPS导航系统也跟着遭殃 经常把人带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。
最让人无语的是 有些改了名的地方 居然和其他地方重名了!因为韩文表达能力有限 很多不同的汉字地名翻译成韩文后 竟然变成了同一个词。这下好了 快递员都不知道该送到哪里了。
第三次翻车:身份证去汉字 连警察都分不清人
前两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最近韩国政府又搞了个大动作:要把身份证上的汉字姓名也废除掉!说是为了保护隐私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 还是那套"去中国化"的老把戏。
这下可把韩国人给折腾坏了。在韩国 很多人的韩文名字发音是一样的 比如"김영수"这个名字 可能对应十几个不同的汉字组合。以前靠汉字能区分 现在全是韩文 警察查身份证都抓瞎了。
更离谱的是 银行办业务的时候 工作人员经常搞混同名同姓的客户!有个叫朴智敏的女士 去银行取钱 结果被告知账户被冻结 原来是同名的另一个朴智敏欠了贷款 系统搞混了。
现实很骨感:韩国社会的集体反思
面对这一系列的翻车事件 韩国社会开始了深刻的反思。很多韩国学者公开发声 认为盲目的"去中国化"是在自断文脉 得不偿失。
首尔大学的一位教授就说过 "我们不能因为政治情绪而抛弃自己的文化根基"。汉字在韩国的历史长河中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工具 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。
现在韩国政府也开始转变态度了 重新在小学课程中增加汉字教育 承认汉字对于理解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。说白了 还是得承认现实:汉字和韩国文化已经深度融合 想完全分离根本不现实。
文化自信不是靠"去中国化"建立的
看到韩国这三次翻车 Molly真是感慨万千。真正的文化自信 从来不是靠否定别人或者抹除历史来建立的 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发展出自己的特色。
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 正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。汉字 中医 儒家思想 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属于中国 也是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共同财富。韩国想要"去中国化" 实际上是在割断自己的文化血脉。
最后想说的是 文化交流从来都是相互的。中国也从韩国学到了很多好东西 比如他们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自己的传统 相反 越是开放交流 越要坚持文化自信。
韩国这三次"去中国化"的翻车经历 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:文化认同不能靠简单粗暴的切割来实现 只有在尊重历史 传承文明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建立起民族自信。
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 大家觉得韩国的这些做法怎么样?欢迎留言讨论!
发布于:安徽省启天配资-股票配资网大全-五倍股票杠杆-炒股指杠杆收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