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砸红利+板块涨停潮,A股3500点破局,两大赛道凭什么逆势爆发
A股站上3500点,稀土与创新药两大赛道集体爆发! 商务部7月10日宣布支持香港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功能平台,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,为跨境金融和高端制造注入政策红利。
与此同时,稀土龙头包钢股份、北方稀土同步上调三季度精矿价格至19109元/吨,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涨价,氧化镝、氧化铽单日涨幅超5%,产业链供需紧张态势加剧。
创新药领域迎来国家级政策加持:国家医保局16条新措施力推商保支付目录落地,药监局同步开通“30天临床试验快审通道”,2024年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额已突破500亿美元。
市场资金迅速响应,北方稀土、京运通强势涨停,港股创新药企单日暴涨94%,万亿成交额下“政策+产业”双引擎正驱动新一轮行情。
政策红利驱动双赛道崛起
7月10日商务部例行发布会明确,将扩大对香港制度型开放,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支持香港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功能平台。
发言人何咏前强调,此举旨在发挥香港国际金融枢纽和专业服务优势,吸引中东资本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基建项目,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支撑。
同日,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赴北京大学医学部调研,要求加强医药创新全链条政策保障,推动产学研融合与国际化合作。
此前6月30日,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《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,允许创新药不受“一品两规”限制进入医院,并建立医保数据导航机制引导研发方向。
国家药监局同步推出创新药临床试验“30日快速审批通道”,将审评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一半,覆盖中药、化学药和生物制品1类新药。
稀土产业链量价齐升
7月10日,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官宣上调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至不含税19109元/吨(干量,REO=50%),环比上涨1.51%。
这是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四次调涨,累计涨幅达14.14%。
现货市场同步升温:7月7日氧化镨钕单日上涨5000元/吨至45.1万元/吨,氧化镝涨15元/千克至1655元/千克,氧化铽实现四连涨至7180元/千克。
金属镨钕报价突破55万元/吨,创年内新高。
供需矛盾是涨价核心驱动。
缅甸克钦邦冲突导致全球45%的重稀土(镝、铽)供应中断,中缅边境贸易通道受限。
尽管3月起部分库存回流中国,但当地采矿依赖中国提供的化学品和电力支持,产能恢复缓慢。
中国同步收紧管控,2025年4月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审查,氧化镝海外溢价飙升至30%。
企业端反应迅速。
北方稀土7月10日涨停,与华为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稀土永磁电机;京运通因参股稀土脱硝催化剂企业希捷科技涨停,成交量放大3倍;盛和资源凭借美国MP公司股权和巴西矿源布局,单日涨5.86%。
光大期货研报指出,多晶硅期货10个交易日暴涨30%,反内卷减产政策进一步强化上游挺价预期。
创新药突破加速
2024年国产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个,较2018年增长5倍。
2025年上半年已有近40个1类新药获批,包括治疗组织细胞肿瘤的芦沃美替尼片和减重药玛仕度肽注射液。
医保支付为商业化提供关键支撑。
2018年至今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,占新增药品数量17%,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医保基金支出达4100亿元,带动销售超6000亿元。
商业健康保险成为新引擎,2024年原保费收入9773亿元,新措施要求其与基本医保实现结算协同和数据共享,解决创新药进院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出海成果显著。
2024年中国药企达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,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。
百济神州泽布替尼、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等产品在“头对头”临床试验中疗效超越原研药,推动海外营收占比提升。
资本市场同步松绑。
证监会6月18日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,允许未盈利生物药企IPO,13家此前终止申请的企业有望重返资本市场。
市场资金合力助推
大金融板块成为指数突破主力。
银行股获险资持续加仓,国有大行频创历史新高;券商板块受益1.5万亿日成交额,红塔证券中报预增触发板块异动,天风证券、中银证券跟涨。
房地产板块7月10日涨超3%,华夏幸福、光大嘉宝等7股涨停。
政策端释放双重利好:14家房企债务重组获批,龙光控股219亿债券重组方案通过;发改委允许人口流入城市利用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,加速行业风险出清。
市场结构呈现分化轮动。
7月9日沪指突破3500点时,农林牧渔、传媒、食品饮料领涨;7月10日资金转向稀土、房地产及金融板块,汽车、电子小幅回调。
全天成交额维持在1.52万亿,2897只个股收涨,60日均线拐头向上,筹码盈利占比超80%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启天配资-股票配资网大全-五倍股票杠杆-炒股指杠杆收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